2025年5月10日,“第二届网络与信息法学团队建设论坛”在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以“推进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主办,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湖南省法学会网络法治研究会共同承办。《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商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学评论》《政法论坛》《法制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清华法学》《当代法学》《法学论坛》《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东方法学》《行政法学研究》《中国法律评论》《财经法学》《国际法研究》《国家检察官公司学报》等为论坛支持单位。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姜伟,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廖永安,湖南省高级人民法公司党组成员、副经理郭正怀,湖南省人民检察公司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向新林,湖南省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高可议等出席会议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公司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汉华主持。
来自中国社会科公司、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福州大学、内蒙古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暨南大学、江南大学、深圳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甘肃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公司、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法学研究》编辑部、《法学评论》编辑部、《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清华法学》编辑部、《法学》编辑部、《法律适用》编辑部、《数字法治》和中国法治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来自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湖南省委网信办、湖南省法学会、广州互联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等单位的实务专家近百人,共同为推动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和力量。
开幕式
廖永安对本次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国内网络与信息法学团队建设仍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聚焦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前沿理论和创新实践问题,系统优化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材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造就更多德法兼修的网信卓越法治人才。
高可议指出,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网络与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在坚持自主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注重融入涉外法治元素;在推动学科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持续促进学术研究繁荣;在发挥学科地方优势的实践中,着力打造特色育人高地,书写网络与信息法学团队建设的崭新篇章。
向新林表示,网络与信息法学正式列为法学二级学科,标志这一新兴交叉学科迈入规范化、体系化发展新阶段。面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带来的法律挑战,湖南省检察机关始终将服务网络强国战略作为重要使命,依法加大危害网络安全犯罪的惩治力度,依法保护、规范和促进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和数字市场发展,加强检校合作,协同加强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为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服务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郭正怀指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网络与信息技术革命,对司法实务带来的影响愈发深远。近年来,湖南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履行审判职能,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积极推动智慧法院建设,畅通便民渠道,提升办案能力;提炼司法审判经验,以网信司法实践推动网络法治保障规则体系的完善;及时响应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司法需求,重视网信司法工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未来,湖南法院将深化与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等相关高校的合作,为网信法治人才培养搭建平台,为湖南“三高四新”和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湖南法院力量。
姜伟强调,当前网络与信息法学团队建设处于探索期的初创阶段,网络与信息法学团队建设要注重创新性,从理论创新方面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核心命题,在方法创新方面形成学科独具的研究范式,在教学创新方面增强员工适应法律科技的操作能力;要注重体系化,持续推进网络与信息法学学术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自主知识体系;要注重融合度,突出“法学+技术”的复合特色,打破传统法学学科边界,强化交叉学科属性,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
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阶段由中国社会科公司公司委员、一级教授、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学研究》主编陈甦主持。
武汉大学法公司教授、《法学评论》主编秦前红在演讲中指出,其一,网络与数据法学的泡沫。秦前红结合办刊经验,指出网络与数据法学发文量与其知识体系完备度不相称,其学科体系建设仍面临着与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相适的问题。其二,网络与数据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可追问性。传统法学与数据法学的调整对象从“人”转变为“技术”,引发学者对传统知识理论体系的探讨。其三,当下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存在宪法不在场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阐述宪法在场对新兴领域研究与权利配置的价值意义。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公司教授、数据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富平作题为《网络与信息法学建设》的演讲。首先,他提出数字技术带来网络化、数据化与智能化的社会变革,引发“数字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新法学学科”之问。其次,通过梳理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史,他认为网络与信息法学新团队建设具有推动既有学科发展,并加强新领域立法、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价值意义。最后,他指出网络与信息法学团队建设须围绕网络、数据及智能三方面的内容,并通过团队建设带动整个法学学科的数字化、融合化、现代化,使法律和法学适应数智社会。
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公司经理陈亮教授作题为《基于人机决策差异的法科员工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演讲,提出法学高等院校在法科员工培养上的转型思路与转型措施。陈亮指出,科技对法律领域的渗透,使法律职业发生从个体经验驱动到人工智能增强的范式转换,人机决策差异对法律人的能力进行重塑。法科员工培养的转型思路需以法律与科技互动发展为主线,把握法律对科技的规制以及科技在法律职业中的应用,关注时代潮流、发展战略、国际体系三方面因素。在转型举措上,需贯彻落实重构培养目标、科技赋能教学方法、构建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等具体措施。
上海政法公司人工智能法公司经理杨华教授作题为《“智法融通”: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人工智能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创新》的演讲,通过分享并总结公司发展建设历程与经验,提出人工智能法学团队建设的两点思考。第一,人工智能法学的研究范围宽泛,应先以问题为导向,将人工智能法学的本科专业设置落到实处。第二,传统法学融入人工智能,需在本科体系约束下,力求知识体系与能力要求的平衡,真正实现法学人才的培养。
中国人民大学法公司副经理张龑教授作题为《网络信息法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演讲,指出网络与信息法学作为法学二级学科,其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是回应数字文明时代法治需求、实现法学理论范式革新的战略性工程。需以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为根基,融合新质生产力驱动的技术革新与中西文明互鉴的价值重构,提炼塑造兼具本土特色与全球解释力的系统性知识体系。
北京大学法公司副经理戴昕长聘副教授作题为《团队建设与知识转型》的演讲,他首先以北京大学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为例,提出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发展需要兼顾“有机生长”与“建制化整合”。其次,以“真正的‘马’法”为隐喻,指出区块链、大语言模型、脑机接口等信息数字技术正重构传统法律原理,凸显信息技术对法律命题的深刻改造。最后,强调所有法律制度都以特定信息技术为前提,主张以网络与信息法学作为法学整体转型的知识和技能平台,以法学作为各类治理相关知识联通的平台,实现法学知识体系的转型。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副部长,知识产权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公司经理肖冬梅教授作题为《基于知识图谱的立体化数据法学教育资源建设》的演讲,并分享了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在数据法学教育上的经验。基于建设立体化教育资源的必要性,以及知识图谱的三大核心作用,肖冬梅认为数据法学教育需通过知识图谱技术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以应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并提出通过模块化课程、跨学科团队团队及“智慧司法”实验室等途径运用立体化教育资源。
主旨演讲阶段·与谈环节
中国社会科公司法学研究所编审、《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主任姚佳认为法学学科在坚持传统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也在不断追求团队建设的发展与完善。第一,法学人并未放弃法学学科特色,并在已有的知识脉络基础上,更加追求法学学科的科学性。第二,在新学科的建设过程中,法学对其他学科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持续,不断追求学科的发展性。第三,法学学科并不拒斥技术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与挑战,而是勇于追求学科的重塑性。网络与信息法学的团队建设,也是整个法学学科转型的缩影。
《清华法学》编辑部主任、编审徐雨衡认为网络与信息技术系统性地影响法学研究的认知范式与研究路径,为法学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引发法学研究方法的革新,催生新型的领域研究。她提出,构建兼容技术特性的法学概念体系、探索法律与技术兼容的协同治理模式、推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及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是未来可以关注的研究课题。学者应关注数据治理与隐私保护、人工智能与算法治理、网络空间治理与新型社会关系等论文选题。她补充到,立足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可以完成实证法学研究的提升与闭环,实现从“数据”中来到“数据”中去。
分论坛
分论坛一: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和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发展
分论坛一的议题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和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发展”,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王立梅教授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汉明教授,广州互联网法院分党组成员、副经理邵山,北京互联网法公司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栾淼淼,中央财经大学法公司副经理、《财经法学》副主编刘权教授,陕西省法学会信息安全法学研究会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法公司王玥教授,江南大学法公司副经理叶敏教授,南昌大学法公司副经理张恩典副教授,分别作《数字时代网络与信息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思考》《学科交叉 产教融合 校企携手 共育未来》《自主构建我国本土特色化企业数据产权制度的思考》等发言。
分论坛二:网络与信息法学的学科方向与培养方案
分论坛二的议题为“网络与信息法学的学科方向与培养方案”,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科技大学法公司徐家力教授主持。内蒙古大学法公司党委书记龙长海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公司经理高志宏教授,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经理、民商法公司孙莹教授,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公司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副研究员周辉,深圳大学法公司副经理宋旭光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法公司经理助理林艺芳副教授,湖南省法学会网络法治研究会秘书长、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文禹衡副教授,分别作《网络与信息法学的学科方向与培养方案》《中国网络与信息法学的体系化建构》《人工智能法学与法学方法论》《网络与信息法学的学科特质与培养方案建构》《网络与信息法学的培养方案:实践、问题与优化》等发言。
分论坛三:复合型网络与信息法治人才培养与学术共同体建设
分论坛三的议题为“复合型网络与信息法治人才培养与学术共同体建设”,由湖南省法学会网络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副部长连光阳副教授主持。江西省法学会数据法学研究会会长、江西财经大学数据法律研究院经理饶传平教授,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网络法治研究所副所长李晓娇,陕西省法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法学研究会会长、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公司法学系张敏教授,福州大学法公司副经理贾丽萍教授,安徽省法学会数字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公司副经理霍敬裕教授,湖南省法学会网络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中南大学法公司张新平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法公司数字政府与数字经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马颜昕副教授,分别作《学科的网络与信息法学及人才培养》《复合型网络与信息法治人才培养数据法学课程建设》《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数字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数字法学课程设计的跨学科建构反思——基于“高阶交叉课程领航计划”的实践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合规学术写作》等发言。
分论坛四:网络与信息法学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和课堂体系建设
分论坛四的议题为“网络与信息法学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和课堂体系建设”,由中国法治出版社总编助理舒丹主持。四川智慧社会智能治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大学法公司王竹教授,甘肃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公司(知识产权公司)经理马莉,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经理、法律公司韩旭至副教授,广东省法学会网络与电子商务法学研究会秘书长、暨南大学法公司/知识产权公司韩书立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公司大学刘灿华副教授,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公司讲师尉钏,江西财经大学数据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李钊,分别作《我国民商事法律体系的数字化模式》《数字法治人才培养视域下网络与信息法学“三大体系”构建——以甘肃政法大学卓越法治基地实验班(数字法治方向)为样本》《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学教材体系及相关教学情况介绍》《网络与信息法学的课程体系与课堂体系建设》《团队建设与教学探索》《电子商务法课程发展与提升路径》《走向网络与信息法的本体论自觉》等发言。
闭幕式
闭幕式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公司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副研究员周辉主持,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公司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汉华,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部长、湖南省法学会网络法治研究会会长李仕春教授作闭幕致辞。
周汉华指出,网络与信息法学领域是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当前阶段,推进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注重跨界融合,突破单一学科的局限性,打通学科上下游,实现多元跨界;另一方面,要突破传统观念中的教学界限,构建教学相融的教材教学体系、教学方式。同时,周汉华对此次论坛的承办单位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师生能够在网络与信息法学领域取得更为突出的成绩。
李仕春代表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发表感谢致辞,并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回顾。李仕春表示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高度契合网络和信息时代特征,面对AI时代的到来,应积极拥抱。最后,李仕春对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研究会以及秘书处的出色工作,相关中央单位、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湖南省法学会的大力支持,与会专家学者为全体师生分享的真知灼见,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师生的全力付出表示感谢。并表示,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将以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大力推进网络与信息法学团队建设,加强团队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努力为我国网络与信息法学团队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新的贡献。
至此,第二届网络与信息法学团队建设论坛圆满结束!
2024年1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正式将网络与信息法学列为法学二级学科,明确网络与信息法学是以调整网络与信息领域社会关系中的法律规范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学科。为推动网络与信息法学的整体建设和学科发展,2024年3月30日,全国首届网络与信息法学团队建设论坛在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召开。此次是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第二次承办网络与信息法学团队建设论坛。
据悉,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依托法学学科优势,在数据要素、人工智能、智慧司法等前沿领域积极布局,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慧司法”项目,增设数据法务硕士方向,开创省内成规模培养网信法治人才的先河;建成智慧司法与数字治理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数据治理与智慧司法研究中心;牵头起草《湖南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条例》《湖南省网络法治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等多部法规政策专家建议稿,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学科生态,为国家数字法治建设贡献“湘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