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湘大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银龄互助”研究小组在完成上海、南京、广州、湘潭等地“时间银行”落地情况调研后,再次出发,前往长沙市雨花区圭塘街道嘉汇社区、劳动东路社区、美林景园社区,围绕“时间银行”制度的实践情况与发展前景,开展为期一天的实地走访与访谈调研。此次长沙之行,是调研团队深化全国多地互助养老模式研究的重要一环,不仅让同学们对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有了更立体的认知,也为互助养老理念的推广与落地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进一步完善了跨区域养老服务对比研究的样本体系。
(图为美林景园社区“时间银行”)
在美林景园社区,调研小组与社区运营管理者张女士进行了深入交流。张女士介绍道,虽然社区没有直接采用“时间银行”这一术语,但其实质内容已经高度契合。“我们通过记录志愿者服务时长,为其发放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礼品或在未来老年时换取服务。”这种“服务储蓄”的模式,正是时间银行制度的核心理念。
(图为调研小组在美林景园进行访谈)
美林景园社区的志愿服务涵盖心理咨询、公益教学、社区治理等多个方面。志愿者通过微信群报名参与活动,长期活跃者多达十余人,年龄覆盖四十岁至七十岁以上。张女士表示,虽然老年志愿者因身体原因已减少体力劳动,但他们依然通过轻量服务和群内交流维持着积极参与感。
为了保障“时间银行”运行的激励效果,社区设有详细的积分管理制度。每小时服务可获得六积分,积分以“时间银行存折”形式手写登记,既可兑换纪念性礼品,也用于参与年终表彰活动。“其实,积分多的志愿者往往并不看重物质奖励,更重视社区认同和荣誉感。”张女士强调。
(图为社区积分兑换货架)
在嘉汇社区与劳动东路社区,调研组了解到,目前两地尚未正式推行时间银行制度,但已建成包括养老服务站、多功能老年活动室在内的基础养老服务设施。面对湘大学子的调研介绍,两地社区负责人表现出浓厚兴趣,并积极讨论了时间银行在实际落地中的可行性与潜在价值。
(图为调研小组在嘉汇社区进行宣传)
湘大学子也在交流中详细阐释了时间银行制度的多重社会意义:一方面,可有效激活低龄老年人的人力资源,使其在助人过程中获得自我价值与精神满足;另一方面,有助于打破传统养老方式中“供需失衡”的困境,打造一种可持续的“互助式养老”新生态。此外,时间银行还能拉近邻里距离,促进社区居民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增强基层治理的韧性与温度。
(图为劳动东路社区组织老年人合唱活动)
此次调研活动既是高校青年深入社会实践的重要探索,也是时间银行制度推广的重要一环。通过与一线社区管理者的面对面交流,湘大学子切实感受到制度创新在养老服务领域的现实需求与挑战,同时也坚定了推动互助养老理念普及的信心与责任。
接下来,调研团队将基于此次访谈成果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并结合制度语法工具理论(IGT)提出优化建议,助力更多基层社区实现从“养老”向“享老”的转变,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的有效路径,互助共克时艰。